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国油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前景预测

2018-6-28 10:09:50      点击:

           当前我国拥有油墨专业生产企业300余家,约3/4分布在京、津、沪、浙、苏、闽、穗、鲁、冀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业两万多人。


连年持续稳定增长是我国油墨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据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油墨分会综合情报信息资料显示,总生产量同比增长,20002001200220032004年,分别为8.7%10.5%7.3%11.8%9.8%。我国油墨消费量的同比增长,200220032004年分别为10.05%13.42%9.40%2005年我国油墨总生产量29.7万吨、同比增长10.0%,进口量4.7万吨,出口量2.4万吨,总消费量32.1万吨、同比增长7.0%

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1996年至2010年技术发展“28字”方针的基本要求,并从我国油墨相关行业—印刷业和造纸业的现状与发展来看,到2010年底,我国印刷油墨消费总量将可达到43万吨/年左右的水平。

近年,胶版印刷用油墨仍占市场主导地位,所占份额一般可达50%以上,由于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报纸消费国,随着我国报业的高速发展,其中新闻出版印刷用轮转胶印油墨的增长速度会更快;凹版印刷用油墨市场需求之总趋势是处于平稳状态,鉴于食品及其他商品包装的迅速崛起,其中塑料印刷用油墨、食品包装印刷用油墨以及水性油墨等需求量将呈上升趋势。

凸版印刷油墨市场需求量逐渐下降,但柔性版印刷用油墨随着包装印刷业的高速增长,所占比例会大幅度增加。

丝网印刷油墨市场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因为近年来户外大型广告等业务发展很快,有的企业已开始引进丝网印刷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特别是玻璃、塑料、金属、织物等除纸基以外其他诸多种类的承印物丝网印刷用油墨的使用量也在增长,从而导致其市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市场繁荣,各种高档包装印刷、票据印刷、证件印刷、有价证券印刷、钞票印刷等迅速扩大,以及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特种防伪油墨、专用油墨、各种环保型油墨的市场需求量从整体上来看应呈上升趋势。

我国油墨进出口市场国内供应不足需求过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我国印刷业的长足进步,我国油墨及其相关行业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当前我国拥有油墨专业生产企业300余家,从业两万多人。我国油墨年综合生产能力仅次于世界前三位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下面将对我国2005年油墨进出口市场加以分析。

海关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印刷油墨总进口量为4.7万吨,同比增长2.6%,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消费总量的14.7%,进口平均单价7923美元/吨。同年我国印刷油墨总出口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52.6%,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生产总量的8.0%,出口平均单价4351美元/吨。鉴于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稳定发展,出版印刷业市场繁荣兴旺,致使国内市场印刷用油墨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尽管我国2005年油墨生产总量的同比增长达到十个百分点,然而市场供应与需求之间仍有较大缺口,尤其高档产品和特种油墨,更显供不应求。

进口市场

2005年我国印刷油墨进口的国际市场,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当今世界六大洲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进口市场系在亚洲和欧洲。2005年我国从亚洲和欧洲分别进口3.9万吨和0.5万吨印刷油墨,合计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94.0%。另外,从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进口印刷油墨的量合计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6.0%。我国印刷油墨进口平均单价由低到高各大洲依次为,南美洲3021美元/吨、大洋洲3552美元/吨、亚洲7633美元/吨、欧洲8466美元/吨、非洲10052美元/吨和北美洲14609美元/吨。2005年我国进口印刷油墨居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1.188万吨、占当年我国油墨进口总量的25.2%,台湾省1.188万吨、占25.0%,香港特区0.532万吨、占11.3%,韩国0.391万吨、占8.3%2005年我国从这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印刷油墨的量合计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76.8%,和占当年我国油墨消费总量的11.2%。这前5位者,平均进口单价最高为日本10786美元/吨,最低为韩国5408美元/吨。同年我国从日、美、德、英、法等5个国家进口油墨的量合计为1.62万吨,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34.2%,进口平均单价11372美元/吨。

出口市场

2005年我国印刷油墨出口的国际市场,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当今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是亚洲和非洲。2005年我国出口到亚洲和非洲的量分别为2.11万吨和0.14万吨,合计占当年我国油墨出口总量的94.4%,和占当年我国油墨生产总量的7.6%。另外,出口到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量合计占当年我国油墨出口总量的5.6%。出口平均单价最高为北美洲7582美元/吨,最低为非洲2427美元/吨。2005年我国出口油墨居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特区1.05万吨、占当年我国油墨出口总量的43.9%,日本0.31万吨、占13.2%,巴基斯坦0.15万吨、占6.4%,越南0.14万吨、占5.8%,和台湾省0.07万吨、占2.8%。这前5位者,平均出口单价最高为香港特区5534美元/吨,最低为越南2110美元/吨。2005年我国印刷油墨出口到日、美、德、英、法等5个国家的量合计为0.36万吨,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15.0%,出口平均单价4064美元/吨。

2005年我国进出口印刷油墨的种类,按照国家海关进出口税则商品编号分为黑色印刷油墨和其它印刷油墨两大类,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黑色印刷油墨

2005年我国进口黑色印刷油墨0.53万吨,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11.2%,和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消费总量的1.7%,平均进口单价9900美元/吨。其国际市场遍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当今世界上六大洲的约40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进口市场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005年我国从亚洲进口0.39万吨,进口平均单价8595美元/吨。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合计进口0.13万吨。进口平均单价,最高为北美洲21277美元/吨,最低为南美洲6100美元/吨。

2005年我国出口黑色印刷油墨0.31万吨,占当年我国油墨出口总量的12.8%,和占当年我国油墨生产总量的1.0%;出口平均单价3269美元/吨。其国际市场,遍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当今世界上六大洲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是亚洲、欧洲和非洲。2005年我国出口到亚洲、欧洲和非洲黑色印刷油墨的量,合计占当年我国黑色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95.5%;出口到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量合计占4.5%。出口平均单价最高为大洋洲14962美元/吨,最低为非洲2201美元/吨。2005年我国出口黑色印刷油墨,居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特区1428吨、占当年我国黑色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46.9%,越南166吨、占5.5%,缅甸131吨、占4.3%,荷兰82吨、占2.7%,和日本78吨、占2.6%。出口平均单价最高为日本0.4511万美元/吨,最低为缅甸0.0981万美元/吨。

其它印刷油墨

2005年我国进口其他印刷油墨4.2万吨,占当年我国油墨进口总量的88.8%,和占当年我国油墨消费总量的13.1%;平均进口单价7674美元/吨。其国际市场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当今世界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进口市场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005年我国从这四大洲进口其它印刷油墨合计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99.7%,平均进口单价7689美元/吨。其中进口量分别为亚洲3.53万吨、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84.1%,欧洲0.43万吨、占10.4%,北美洲0.14万吨、占3.4%,和大洋洲0.08万吨、占1.9%。另外从南美洲和非洲也进口了一些其它印刷油墨,合计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0.2%。平均进口单价最高为北美洲12518美元/吨,最低为南美洲2173美元/吨。2005年我国进口其它印刷油墨居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台湾省1.15万吨、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进口总量的27.4%,日本0.99万吨、占23.5%,香港特区0.50万吨、占11.9%,韩国0.34万吨、占8.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0.29万吨、占6.9%。这前5位者,平均进口单价最高为日本10418美元/吨,最低为香港特区3214美元/吨。

2005年我国出口其它印刷油墨2.1万吨,占当年我国油墨出口总量的87.2%,和占当年我国油墨生产总量的7.0%;出口平均单价4510美元/吨。

其国际市场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当今世界六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是亚洲。出口到亚洲的量为1.86万吨、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89.4%,出口到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量合计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10.6%。出口平均单价最高为北美洲7842美元/吨,最低为非洲2453美元/吨。2005年我国出口其它印刷油墨,居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特区0.90万吨、占当年我国其它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43.5%,日本0.31万吨、占14.8%,巴基斯坦0.15万吨、占7.0%,越南0.12万吨、占5.9%,和台湾省0.06万吨、占3.0%。出口平均单价这前5位者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2130美元/吨、巴基斯坦2448美元/吨、日本3564美元/吨、台湾省3756美元/吨和香港特区5888美元/吨。

综上所述,2005年我国油墨进口总量为4.7万吨,同比增长2.6%,平均进口单价7923美元/吨;出口总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52.6%,出口平均单价4351美元/吨。我国进口油墨的品种,主要是国内产量较低、市场供不应求、或国内尚属空白的高档及专用产品。2005年我国油墨进口的国际市场主要是亚洲和欧洲,从这两大洲进口油墨的量合计占当年我国油墨进口总量的94.0%;出口的国际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占88.6%,其次是非洲占5.8%。国产油墨的质量水平,在国际上不但获得了发展中国家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承认。2005年我国印刷油墨出口到日、美、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的量合计为0.36万吨,占当年我国印刷油墨出口总量的15.0%。国产油墨的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尽管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有所增加,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这一点从我国与日、美、德、英、法等国家的油墨贸易,我国平均出口单价为平均进口单价的1/3左右便可看出。今后,国产油墨除增加产量外,更应注重于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改善质量,使之适应于当今多色、高速、快干、无污染和低消耗现代化印刷的需求。

我国油墨市场需求量整体呈现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中国近十年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油墨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十年前各印刷厂主要以胶印油墨为主,而现在已延伸到了溶剂油墨,水性油墨,UV油墨,丝印油墨,胶印油墨并存的格局。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包装业在追求印刷精美的同时,还突出了环保的概念,因此相对环保的水性油墨与UV油墨系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目前国内市场的高档包装行业以烟标印刷最具有代表性。不同的印刷厂其设备不同,因此油墨也不尽相同。从全国各烟标定点印刷厂来看,胶印油墨和凹印溶剂油墨仍是主流;丝印油墨又细分为溶剂丝印和UV丝印油墨,而其中UV丝印油墨则主要针对一些特殊效果印刷——磨砂,雪花,皱纹,水晶等;水性油墨基本上还徘徊在市场的边缘地带;UV系列产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油墨,其印刷适性差异较大,印刷效果也各具特点。凹印油墨即可印刷饱满实地,又可印刷精细网线,但溶剂残留气味大,环保性也最差;胶印油墨以平实度为最好,缺点是和其它品种油墨的叠印性稍差;UV系列产品不仅光泽好,且厚实而平整,它基本上涵盖了凹印溶剂油墨和胶印油墨的所有优点,缺点是对印刷设备要求高,且某些产品气味过大,柔韧性较差,另外也偏高;水性油墨除了柔韧性尚可,另外在环保前可以冠个“最”字外,其它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这也是水性油墨举步为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油墨发展到今天,溶剂油墨的量正在慢慢减少,胶印油墨基本上保持着稳定,UV系列产品和水性油墨则呈上升趋势,而上升最为明显的则是UV油墨系列。这主要体现在UV油墨印刷档次较高,且对设备的选择余地较大;它基本上可以在胶印、凹印、丝印、柔印等所有设备上印刷。而水性油墨只能在柔版或凹版上印刷,由于水性产品还需进口高档设备才能印出精细效果,且昂贵,这不是一般印刷厂所能承受的,因此目前水性油墨的市场还基本停留在中低档纸箱上面。由此看来,水性油墨要取得更大发展尚需时日。

中国的油墨产业是不是走到了尽头?中国油墨的未来在哪里?还有多大提升空间?许多化工行业的朋友曾为这几个问题所困惑。提出这问题的朋友未免有些过于悲观,应该说未来的油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潜在的新产品将会逐步替代旧产品。

从世界油墨的发展格局来看,掌握油墨核心技术的仍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中国油墨产业的投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DICTOYO,瑞士SICPA,德国HEIDELBERGHUBER,美国AKZONOBEL等。另外从油墨的发展方向来看,溶剂油墨正在向醇溶性及低溶剂过渡;丝印也在尝试水性丝印油墨,由于丝印其独特的印刷方式,在玻璃,PCB线路板等特种印刷品上的丝印效果目前是其它印刷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而UV油墨呢?

目前正在致力于UV双重固化的研发,该产品一旦成功投放市场,将会延伸到特种玻璃,木地板,汽车装饰,高档电子产品等印刷领域,这会大大提升产品的外观档次及化学性能;至于胶印油墨的发展仍是以无水胶印为发展方向,据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市场上尝试这种技术,一旦无水胶印油墨真正占据市场,将会消除水墨平衡问题给印刷带来的烦恼;水性油墨嘛,目前已开始向塑料等食品行业倾斜,现在市场上已开始应用水性油墨的主要产品有一次性饮料杯,方便面碗帖等印刷品,

另外水性UV也已问世,这对目前比较堪忧的水性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鄙人从事水性油墨多年,我们曾尝试做水性丝印油墨及水性UV,从目前来看,水性丝印油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目前中国国内好像还没有该产品正式进入市场,没有的东西要大量走到市场前延,总是需要一段过程的。

虽然曾为水性油墨前景担忧过,也曾为溶剂油墨发泄过不满,甚至对UV也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但为中国油墨奋斗的心,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回望与展望虽只是摆摆头的问题,但没有回望,就没有展望。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化学人一直在随中国油墨进步着,这就是希望。